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Home

徵文結果
活動說明
徵文主題
獎勵辦法
實施方式
注意事項

資料庫介紹

談《坎特伯里故事集》的四個版本

系所:中文所
年級:碩士班一年級
姓名:陳韋縉

談《坎特伯里故事集》的四個版本
  在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簡稱EEBO)資料庫中,總共收有四個不同版本的單行本《坎特伯里故事集》,分別出版於西元1483、1492、1498及1526年,現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雖然內容相同,但這四個版本有著三種不同的書名:最早的兩個版本就叫做《坎特伯里故事集》,1498的版本將本書稱為《喬叟一本稱為坎特伯里故事集的書》,到了最晚的版本,則成了《經勉力校正真本新印坎特伯里故事集》。越向後代,書名的描述和廣告氣氛也就越濃厚。如今,讀者可以藉由這個資料庫,看見這些書被逐頁掃描下來的圖檔。由於這些圖檔有相當高的解析度,所以可以自由調整畫面大小。
這個資料庫除了提供關鍵字、作者、標題等等一般圖書館搜尋引擎都具有的搜尋功能之外,還提供了兩樣相當特別的選擇:其一,由於本資料庫收集的書籍都相當有歷史(收藏年代範圍約為西元1475-1700年),其中不乏初版本或是相當早期的刊本,也因此本資料庫具有依照書籍出版年代來汰選的功能;其二,由於這些出現在出版工業興盛初期的書籍承繼了中世紀以來已宗教為大宗的書籍傳統,儘管有不同種類,插圖在這些書中還可以說是相當普遍。也因此,這個資料庫可以依照插圖的有無來搜尋,讓讀者知道哪些書或版本附有插圖。在結果出現之後,讀者可以自由選擇從頭讀起,或是只看有插圖的部份。

這些功能使用在《坎特伯里故事集》中,可以說是相當方便。由於這本書的性質是故事集:朝聖者在結伴前往坎特伯里的路途中輪流說故事來打發時間。出版者為了增加銷量,也為了讓書頁之間變得更生動,便在其中或依照說故事人的形象來安排了大量插圖。這些插圖以今日的標準看來自然不甚細緻,然而卻也有一種樸拙的古雅。當時的印刷字體大致接近花體字,和現代清晰端正的字體不同。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相當容易疲累,也因此,這些插圖具有一定的調劑功能。
在這資料庫中所收藏的四個版本全都附有相當數量的插圖,每個版本都至少有三十幅以上。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有兩點:只有最晚的版本(1526)附有在書前扉頁的插圖,其他版本都是在第一頁或是書名頁之後便直接進入正文。第二點是關於插圖內容:這些插圖幾乎無一和故事內容有關,都只是說故事人的形象;而儘管彼此之間形象極其類似(都是坐在馬上的人物肖像),卻沒有什麼抄襲的痕跡,最大的差異,大概在於最晚的版本在插圖周圍的邊框往往加了藻飾,而非早期版本裡粗糙的黑邊。

  這套故事集確切完成的時間不可考。身為讀者能知道的,就是喬叟(Geoffrey Chaucer)並沒能完成,或是依照他原先的理想來完成這套故事。原始構想是三十個角色,每位在去程和回程各提供兩篇故事,總共應該有一百二十篇故事。然而,在今天我們能見到的通行本中,只有二十四篇故事。在第二十四篇故事結束之後,喬叟大概意識到自己的年紀及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去完成這套故事集,他便寫了一篇〈作者的告別辭〉向讀者致歉。在這篇告別詞中,他希冀能獲得讀者的諒解,同時也請求讀者在他謝世之後為他的靈魂祈禱。也因此,在喬叟自己決定「腰斬」《坎特伯里故事集》時,三十個角色甚至在去程還沒說完一輪;同時,他們也將永遠在前往朝聖的路途上,沒有抵達的一天。
喬叟的〈作者的告別辭〉並沒有出現在1498年版的《坎特伯里故事集》中。在前篇故事《牧師的故事》結束之後,該版本附了一幅牧師的插圖,旋即結束全書:這樣的作法對喬叟而言大概有失公平,也終將讓讀者迷惑何以故事會在此終結。

  這本書的四個版本按照頁數來分類,恰巧可以分成兩組:一組大約是三百二十頁(1483:318頁;1492:328頁),另一組則大概是一百四十頁左右(1498:154頁,及1526:132頁)。會有這樣的差別,基本上是由排版和插圖數所造成。1526年印刷的版本字體特別窄小,大致上也是最省頁數的原因。又由於本書有押韻,是採取類似中國古代的「歌行體」寫成。如何分行斷行,也就成了瞭解文意的重要線索。在這些版本中,或者是由於經費考量,無一是以今日的形式來印行。在1492年的版本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關於分行的任何指示;而剩下的三個版本,則在該斷開的句子後面加上一槓橫線來表示。

   最後談談當時出版書籍頁數的表示方式。最特別,也讓人看得最清楚的,是1498年的版本。當時頁數的計算方式是兩面才算一次,記在書頁的右下角。同時,並不使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而是以英文字母(小寫)加上羅馬數字。由於掃描時經常沒掃到頁尾的部份,在資料不全的狀況下,沒有辦法歸納出他們當時記載頁數的方式。相當可惜,否則這當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

 

 


NTHU Library @ 清華大學圖書館 / 參加資格:本校教職員生